This light, by now, wants to penetrate this thickness of darkness of the body.
Author Archives: leronluo
We have to be sensitive. Because it’s only sensitivity to be the biggest protection of our body.
生气不会使人不健康;相反,该生气的时候不生气才会使人不健康。
关于“学术精神”何不一言以蔽之:“为伊消得人憔悴,衣带渐宽终不悔”。这个“伊”就是一种快乐——追求真理、获得真知的快乐。
有关性的知识是宏大的知识。
The world is an expansive medow wide and deep, on which everyone is free to roam.
对万千“存在”的认知,依赖人的一种沉浸在时序动态(四维+)中的审美——此种能感验之官能。
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交往,往往就是一段时间内的一段关系。。
家是什么呢?家对我来说就是一段缘分,一起生活过的缘分。我们彼此间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;然而时间一到,我们终究还是要各自分离。
物质文明未必就是精神文明的保障;但武力很多时候却是品格的保障。
很多人热衷过的,是一种睁眼瞎式的生活。
世人如虫。
人世间的事情,就和天文事件一样——此事难知。
人世间的现象基本和天文现象一样神奇。存在即是合理。每个人都应该去找到他自己能自洽的存在方式。
生在福中者不知其福,生在祸中者不知其祸。生在甜中者不知其甜,生在苦中者不知其苦。人对于他所身处的环境有很好的适应性,也因为比较才能获得诸多相对概念的认知。而他内心的审美则是帮助他判断的终极绳准。
药品是内科大夫的手术刀。
人生一世,该有天真志趣。
世界上的路有千百条,每个人都应该忠于他自己的一条,找到他自己的“党”。。党以义气相投论,不以其他论。
世界上实有很多地方可以挥洒生命里的热情与汗水。。
人到了老年,他的人生大半就只剩下回忆了。
我的这个生命,大概是知道它要去向何方的吧。。
每次路过这里的时候,我就会想起那个还有外公在的世界,和生活在其中的感觉。我想这就是上帝对我的一种传话,要我重新确认对生与爱的信心。
日前在苏州老城宝林寺前一带转悠,遇到大门敞开的宅院,总悄悄进去探一探。那一带从外表看去是青瓦白墙,大概是粉刷翻新过了。然而走进每家门户一看,都是旧时光景。木梁夹着砖石,木楼梯上二楼,楼上是木板地。宅院布局是古旧,但细想其实也雅致。进门大多穿过狭长的前厅,如今厅中大多摆放着一些日常用的杂物。厅中有木楼梯通向二楼。然后是庭院,挺大一块地方如同天井。天井里有不知何时就在用的老井,有枇杷树,有衣架,阿婆在晾衣服。四周是二层的阁楼。走进看,里面如今是七十二家房客。从一楼门口的密密麻麻的电表也可以看出来。如今这似乎是此地独特的氛围,隐隐散发着此地独特的气味。这些景象似乎在记忆中隔着长长的时光,似清晰又模糊。又或许这样的光景在这里一直不曾改变吧。在这里可以走街串巷。东西向的叫街,南北向的叫巷。说是街其实非街,因为路宽甚至不能通车,巷倒确实是巷。这里地势尚有起伏,有上下坡。坡上尚有楼屋。每家每户门前大都有小苗圃,种着一些花草树木。有时抱着试探心,从一条街的宅门穿入,走着走着就到了死胡同;然而从另一些门穿过,后门便可以穿出,上坡或右转,就是另一番天地,来到了另一条街巷。这里的时光似乎也不快,左右窥见的景物,门里门外,都似乎在很久以前似曾相识。在这里偶尔可以遇见身材干练,目光坚毅的中年大叔,在做着一些日常的桑活;也可以遇见穿着睡衣,不带绳索遛狗的大姐小姐。她们大多面容秀丽,又不饰妆容。这里的狗似乎很喜欢这里的气氛,灵活地穿梭于街巷之间,遇见生人如我,也异常平顺。在这青瓦白墙窄道市井之间,也许这就是幸福的时光。宝林寺前往南走是周五郎巷。往西走,是专诸巷。路名颇有古风诗意。沿着专诸巷往北走,就来到了西中市。据说采芝斋,陆稿荐等老字号曾在此地发源,只是如今都成了一些服务街坊的日常小店,原址有微信介绍,可以打卡。沿西中市向西,就来到阊门。出了阊门往西北,就是山塘街。路边的介绍牌上写着唐寅的诗句和十里山塘的名画,要人追忆这里旧时的繁华。只是如今山塘街修建得似乎有些乏味,类似全国都有的古镇商业街。阊门以南,护城河以西,就是现代的商业街区。各大商场和品牌不一而足,人气充足。再往西,就是“现代苏州”的新区了,看上去也好似北上广市中心的样子。宝林寺前藏着明代园林代表,艺圃。后来看纪录片,得知文氏曾在此写出《长物志》,里面都是把玩一草一木文字,极尽精巧之能事。看着此番景象,只寻思着上海无有。有的话,可能也只是在青浦,嘉定一带有类似的老城老街。于是遥想起上海发家实在苏州之后,上海之前,苏州是这一代的翘楚,苏州园林风景独好,青瓦白墙石板路,深藏功与名。那时的时光大概也就是精致如斯吧。虽然如今苏州日新月异,经济发展名列前茅,然而走在这一带,似乎仍能感觉到某种历史的气息穿过时光,隐隐传来。苏州实行老城保护,我想做到这样,已经是难能可贵,值得拍手叫好啦。
再次徜徉在这个坐标域里,我不断感受着这个世界对我的爱,就像感受着正不时拂面而来的风一样。我不断感受着弥漫在这里的、能启蒙爱的气息,体会生之为爱的意义,和这份知足。在这里徜徉,我要看向的是我曾今的记忆,是那些我曾今看过的风景——而不是那些我还没有看过的风景。
我出生的这片土地对我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。它记载着我来到这个世界后的许多初生岁月的光景。在已经成为现在的这个未来,和未来的未来里,它就是我此生记忆里永恒的坐标,指向生与爱的启蒙的永恒路书。
人生啊!就在这爱的感觉中知足了吧!
谈何风骨。人生就是无限的忍耐和妥协。
对于弱、小之人,只能一笑而过,而不能等而下之。对于命运的泥潭,只能挣扎而出,有进无退。
上下五千年,很多人却只知道今年。连他自己去年干了什么、明年要干什么都搞不清楚。
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,一是高远的视野,二是良好的习惯。此二者非有识者不能给。
历史是动态的,人生也是动态的。愿我这样的人生也能在这样的历史中找到一席之地。
“知死而生。”
爱是人生最初和最后的皈依。
生命是一段感受的经验。
愿我的一生被爱包围、被爱浸润,被爱祝福。
看来失去了自由,就诸事不顺,病从中来。
看人看优点,如此便万事大吉。
独立性是人生很重要的追求,从家中独立,从国中独立,遗世独立。。人最终的皈依就是他自己内心的善意,那也就是神明设下的领地。
爱是不能周全的。取能爱者爱之,不能爱者让之。
生死有常,逝去者不复可得。。一切都成了昨日的梦幻。
这个世界的变化是十分迅速的,虽然从表面上看太阳每天照常升起。如此,就让我用这个身体去体验——这时间的流逝,四时,生死,疾病,和人间的沧桑。
人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在于他的权势,更在于他的“想法”;人和人之间的亲近,不仅在于利益一致,更在于“气味相投”。
爱是博大的,但很多时候它也是孤独的。正如这大地上的万物一般。
一切爱过的人和事,都是世间美好的缘。
我在这片地方挥洒过爱,在我人生的最初时光里。
具有不同视野的人,看到的就是不同的世界。
或许,这份“爱”本身就是一种宗教。皈依于“爱”的活法,是至为纯净的活法;皈依于“爱”的存在,是至为纯净的存在。
有时候我会觉得,过去未过,而未来已来。或许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这样的,太阳每天都照常升起。 人们虽然行色匆匆,但是很多事情从来都是按部就班的。
苦味是我们的“归途”。
我的人生里有一轮无法坠落的黑太阳。
面对时间的流逝,面对人的生老病死,面对自己常年的痛苦,我感到迷茫和彷徨。
生死事大,所有和生死有关的事,都是要动感情的。
时间将陈酿爱的味道。
时间的味道
今日故地重游,一切如旧。第一次来这里的记忆犹鲜活。那时是我从杭州回家。第一次来和外公祭扫外婆。这里的主人是外公的晚辈。他亲切地招待我们。外公洋溢着开心地笑容仿佛仍在眼前。那时的我,已经是“大孩子”了。如今十年一瞬,没想到我这么快就来到了没有外公的未来。在这个未来里,很多事都变化了,但也有许多事似乎没有太大变化。这里的家具是经典装修,而且保养的很好。木质家具的表面油光锃亮,光洁如新。我觉得这样的装修,甚至可以一直一成不变地保留,永远也不会过时。甚至这里的味道也都没有改变。工业园区附近的道路景观也大多依旧。爸妈、舅舅、嘉宾叔叔,此刻仍在。虽然已经过十年岁月,现在容颜依旧安好。我自己,相比于第一次来时,似乎也没有太大变化,特别是身体,似乎也没有很大进展。时间的流逝,在一些事物上体现得似乎是很明显,在另一些事物上体现得似乎又没有那么明显。有时我会觉得,这个世界好像很想改变,但是每每它又像是不知道怎么改变似的。正如窗外的这些树木,每年不变地抽出和去年相似的新芽,却又多少有点不同。或许,所有的这一切,就是“时间的味道”吧。。
外公,今天我们来给您落葬了。今天空山新雨,这里青松翠柏环绕。外公,您安歇吧。就在这永存的自然中,在故人对您满满的回忆中。
清晨五点不到,鸟鸣声阵阵,唱出了自然的秘密。它们经久不衰,此起彼伏;在雨后潮湿的空气里远播,更显得清脆玲珑。它们仿佛是在为人间每一个动人的故事倾力地赞颂,久久地传唱。。
昨日皆成记忆,记忆皆为梦幻。在这记忆中,似乎只有美,没有丑;只有光,没有影。人生来世界一遭,终究只是为了追求这片充满爱的善意啊!
人生是从生到死有限而非无限的旅程。就算你觉得它是快乐,这快乐也只能是有限的享受。而对于那些觉得它是苦难的人来说,这份苦难也终究只是有限的承受。一切都似乎是命运的安排。人生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设定。
快乐是人生动力的源泉。做任何事情,只要乐在其中,那么一切就都顺利了。
时间的流逝,在人的生命、人事的变迁上体现得是很明显的。
现在的真心生活,都将在未来酿成甜蜜的回忆。
快乐是人生的一大财富,可惜我很难拥有。
一切都是设定——这生命和爱。
家人给我们的爱也就是上天给我们的爱,是天意对生命的祝福。
大人大爱,小人小爱。爱贵玄同。
其实所谓逻辑亦是源自于内心的一种冲动。
爱是心之动,心动萌生行动。
每个人的身体都掩藏着一部动人的故事。
爱在纤维细小处,又在高远未来处。
爱是人生在世的视野和方向。
舒展你的血脉和经络,正如植物舒展它们的枝叶。
我不会忘记,我所经历过的一切爱意;它们是如此神圣,指示着人生的巨大坐标。
可爱的外公离开了我们,可是和他一起的回忆和那份暖暖的爱意,将永远留存在这片被设定给我的土地上。我也愿意如此,永远地被它们包围着。
只有在不复可得之时,才能在回忆的追寻中感触所失之物的价值;只有在经历了死亡后,才能明白生之为爱的意义。
人生是一场似乎是充满了设定的经验之旅。
设定不能更改,爱不能更改。经验不能更改,回忆还将延续。如是生成命运之锁链。
生是爱的体验。在人生的初段,这份体验将和家人、和我们的出生之地紧紧相连。
和家人有关的一切都是缘分之设定。
这里就是我人生最初的布景和舞台,珍藏着太多美好的回忆与昨日的梦幻。
只有当人死之后才会觉得,有生的一切恍如一梦。我和外公的这段梦幻已经结束,只留下那么美、那么美的回忆。
你周围的一切——这些全是你人生设定好的布景——被亲人的爱包裹着,你就如此来到了这个世界,如此地被这个世界接纳。
当亲人故去,和他们度过的这一场游戏一场梦也就结束了。一切都成了写定的故事,和昨日的梦幻。
有关我们和亲人的一切,都是注定的缘分。
过去是不能改写的。所以我们自己过去的一切经历就如是写定在了人生的命运簿中。
只有当亲人故去后,我们才明白,他们和我们之间的一切经历和缘分,就像是一场早已重重设定好的游戏一般。
小爱之与大爱同,谓之泛爱。泛是爱之理。
只有当下是现实,昨日皆是梦幻。我们就如是在现实中去向未来,在梦幻中告别过去。
家人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入口。我们的人生、命运,和家人、我们出生的地方是永远都分不开的。
死亡真是提示了人们休憩。
正是因为我们的身体会老化,所以我才感受到了时间——和生命有关的时间。